首页  今日要闻  今日头条  身边感动  街道播报  家住社区  走进直播间  政法在线  微视频  教育  行走碑林  文旅融合  碑林视频  图片新闻  碑林故事  党建新闻   文苑风采

我上学的那点事

来源:碑林融媒体中心 时间:2020-07-17 11:37 字号:

   我上学的那点事

 韩利军

    我是七十年代初上的小学。那个年代的学生天真烂漫,无忧无虑,没有像现在的小学生不堪重负的书包,没有写不完的课外作业,没有被家长逼着参加那么多的兴趣班。基本上是以玩为主,男生滚铁环、打弹弓、摔“包子”,“骑马”打仗,放学也不回家,钻进城墙洞里捉迷藏;女孩子踢毯子、跳皮筋、玩糖纸。疯玩的结果是有的同学连乘法口诀表都背不过。
    上小学时,印象最深刻的就是穷。几乎没吃过啥零食,没玩过啥像样的玩具。早点一年四季不变,就是啃干馍。上学时从家里馍笼里拿一个冷馍塞进书包,课间休息时啃几口。那时候不论男女同学家庭条件都差不多。馍不外乎有两种,要么是纯苞谷面蒸的窝窝头,要么是白面和苞谷或高梁面渗半的“两搅”。白馍只是在逢年过节时才能吃上。班里也有几个家里条件优越的同学,平时早点带的不是白馍,就是饦饦,更气人的是他们还经常带包子和油饼。吃包子或油饼时,这几个碎怂似乎故意显摆,手上拿着,嘴里嚼着,还要在教室“炫耀”一圈,就怕别人不知道他们吃得好!
    我从小就嘴馋,看见别人吃好的就流口水。刚开始这几个富同学,还时不时地与我分享“美食”。日子久了,我有点不好意思,就用带的窝窝头或“两搅”跟别人交换,不过交换的方法提不上串,大都是悄悄地把别人的白馍吃了,把自己的窝窝头塞进人家的书包。我“换”得最多的就是坐在后排的一个长得白白净净、漂漂亮亮,跟我一样都是黄头发、黄眼珠小女生的“早点”。有几次我隐隐约约地感到小女生已经发现了我的行为,心里还有点害怕,怕小女生给老师打小报告,稳妥起见,我老实了几天,没想到,风平浪静,涛声依旧。这下我的胆子又壮了,故技重施,又开始了粗粮换细粮的伎俩。若干年后,我才知道,其实是这个漂亮柔弱的小女生心底善良,没有揭穿他罢了。
    上小学时男女同学一般是不说话的。不仅不说话,而且课桌上还要划“三八线”,相互不能越界。我的同桌是个头上长着两个旋,梳着左分头,扎着两根小辫子的女生。一次我右胳膊袖子上全被铅笔的“铅”粉磨黑了。不用猜,就知道是“小左分”搞的鬼。我决定给“小左分”点颜色看看。我把铅笔削得尖尖的,尖头对准“三八线”。表面上我聚精会神听讲,其实一直暗中观察着“小左分”越界情况。也该“小左分”倒霉,一次“小左分”被老师叫起来回答问题,坐下时左胳膊肘越界碰到了铅笔尖,“啊”!“小左分”惊叫一声,喊声吸引了老师和同学们的目光,只见“小左分”细嫩的小胳膊上瞬间溢出了一朵小红花……
    这下我惹了大祸,一帮女同学叽叽喳喳地给我开批斗会,不容我申辩。当时我又羞又恼,小脸气得通红。下课后,“小左分”在几个仗义的女“侠客”护送下,吵吵嚷嚷地要到我家告状。不过再验“小左分”伤情时,小红花咋不见了,小胳膊上连个针眼都找不到。没有了“证据”谈何告状。最后,班主任罚我替“小左分”打扫了几天卫生,“针”刺事件也就不了了之。
    小学三年级后,就开始了“半工半读”。半天上课,半天学工或学农。学工主要是给食品厂砸核桃,包点心。砸核桃是个技术活,劲用大了,核桃砸碎了,部位选偏了,核桃砸飞了。工人师傅很耐心,手把手地给我们教,告诉我们砸核桃要砸两头,用劲要均,慢慢地我们就找到了窍门。那时候学生们老实听话都不敢偷吃,实在忍不住了往嘴里面含一个也不敢嚼,怕被老师或师傅发现了受批评。核桃仁被送到食品厂做桃酥。我也是在学工劳动时才第一次知道核桃仁咋这么好吃啊!
    学工时最挡不住诱感的还是到东厅门“天生园”食品厂里包糕点。那个年代,家家都不富裕,能吃块糕点简直是奢侈的不得了的事。走进食品厂大门,空气中弥漫着各种糕点混合的香味,馋的我拼命地咽口水。开始我们去的是包装车间,师傅们把刚刚烤好的蛋黄饼干堆在一个偌大的桌子上,让我们过秤、装袋、封口。面对着一大桌子散发着蛋香味的饼干,我是忍不住了,偷偷地从口罩底下给嘴里塞了几个,好在蛋黄饼干入口即化。我还以为就我一个人嘴馋偷吃,悄悄地环视了一圈周围的同学,只见他们戴着口罩的嘴却在不停地蠕动。有一次,带班师傅是一个胖胖的阿姨,胖阿姨看我们这些小学生实在馋得可怜,便告诉我们,想吃了就尝几个吧。我还假模假样大声表态:我们不吃。胖阿姨笑了笑,转身出门并随手带上门。几个同学互相对视了一下,迅速摘下口罩,抓起饼干就往嘴里塞。胖阿姨进来时我还不停地打着饱嗝……
    上小学时还有学农的经历。学校组织学生农忙收麦时到农村捡拾麦穗。说是去农村,其实就是出了文昌门,到文艺路,李家村那一片捡麦穗。70年代文昌门以南还是一片农田。有种蔬菜瓜果的,有种麦子玉米的。盛夏酷暑,学校就组织我们到刚收完麦子的地里捡拾麦穗。小学生哪受过这个苦,个个小脸晒得通红,麦芒把小手刺的血淋淋的。郭老师因势利导跟进教育: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一次学校邀请陕报社的一个老工人给我们作忆苦思甜报告。饱受沧桑的老工人声泪俱下地给我们讲,在万恶的旧社会给地主家当小工,吃不饱,穿不暖,受尽欺凌。当老工人讲到他不慎打碎地主家的一个陶瓷花瓶,被地主用皮鞭打得皮开肉绽时,郁班长嗖地一下从座位上站了起来,大有怒发冲冠的架势,带领我们振臂高呼:“不忘阶级苦,牢记血泪仇”!
    中午学校领导趁热打铁,专门安排伙房给我们做了顿“忆苦思甜”饭。炊事员老王也不知道“忆苦思甜”饭咋做,就把菜叶子捣碎,加上些苞谷面,蒸成菜团子给我们吃。郭老师还说:万恶的旧社会,地主老财吃的是大鱼大肉,为非作歹,劳动人民吃糠咽菜,过着牛马不如的生活。我一边听老师讲,一边吃着绿绿的菜团子,心里还想,菜团子咋比家里做的苞谷面发糕好吃呀!吃完一个举手报告;老师,我还想吃一个。

韩利军,男,西安市人,现供职于公安分局。二十余年的军旅磨砺,养成了吃苦耐劳的品质和开朗豁达的性格。愿用手中笨拙的笔,描写人生百态,博得哈哈一笑,让生活充满快乐。

编辑:孙苗苗



主办:西安市碑林区人民政府  承办:西安广播电视台
联系地址:西安市曲江池西路60号 邮箱:xatv@xiancity.cn 电话:029-85356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