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今日要闻  今日头条  身边感动  街道播报  家住社区  走进直播间  政法在线  微视频  教育  行走碑林  文旅融合  碑林视频  图片新闻  碑林故事  党建新闻   文苑风采

安居巷:巷如其名安逸舒适

来源:西安晚报 时间:2022-05-20 14:32 字号:

图片

图片

安居巷

安居巷,不起眼的名字,常让不熟悉的人以为它不会有什么悠久历史。其实不然,它不仅是明清时期留下的老巷,还因为明朝在此设立过铸造钱币的宝泉局,而有过张扬的名字——钱局巷。后来,“钱局”迁走,巷名逐渐雅化为安居巷,被寄予安居乐业的美好寓意。

安居巷地处闹市,是西安城东南城区里一条南北巷道。它北临东木头市,与骡马市隔街相望,南抵城墙脚下顺城南路,和书院门、三学街相交,长近四百米。特殊的地理位置,让这里成为商业和居民区融合的典型。

不过早在唐王朝时,今安居巷一带既没有商业,也不是居民区,这里位于分布百官衙署的皇城之内,设置于此的是太庙和掌管百工技巧事务的中央机构少府监。唐末,韩建以皇城改筑新城后,这里成为东南城区的一处市井坊巷,距离当时的东城墙(在今开通巷一线)和南城墙(即今南城墙处)很近,住进百姓。

除了居住百姓,在之后的朝代中,这里也有过一些官府机构。如从《元奉元城图》中可知,元代时,今安居巷一带设有杂造提举司,为国家造过兵器。如果要说对这里影响最大的,应该是明代所设的陕西宝泉局。

据《陕西省西安市地名志》介绍,明代时,这里设有钱局,叫做钱局巷。西安地名专家葛慧老先生说,钱局即宝泉局,明太祖朱元璋,立国前在应天府(今南京)设立了宝源局,掌管铸钱事宜,铸造铜币“大中通宝”。明朝立国后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又在各省设宝泉局,铸造钱币,在铸造出的铜币背面,还有各省局的名称。而最初陕西宝泉局正是设立在今安居巷内,小巷并因此得名钱局巷。

图片

后来,陕西省宝泉局迁往了今北大街路西的曹家巷附近。由于“钱局”不再,原本听上去有些张扬的巷名叫上去似乎没了底气,到清中期时,便由谐音雅化成了安居巷,寄予着安居乐业的美好寓意。小巷的名称从张扬到低调。葛慧老人说,解放前后,安居巷往南还有铸造业者,后来建过铁厂。1966年,安居巷改名为文革巷,1972年恢复安居巷一名。

虽然宝泉局已经烟消云散,但是今天我们还能见到那里产出的物件。去过碑林博物馆的游客可能对两尊身上布着铜钱的铜狮子有所记忆。根据葛慧老人的考证,这对铜狮就是陕西宝泉局所铸造。他表示,虽然铸币机构主职铸造钱币,但是有时也会承担制作特权阶级需要的某些铜制工艺品。

在2006年之前,铜狮一直蹲守在碑林博物馆门口看家护院。2006年,出于安全考虑,博物馆将这对铜狮子挪回馆内,由两尊石狮取代它们站岗。现在,这两尊铜狮位于碑林的石刻艺术馆门前把守。这对铜狮,制作精美,身上布着一些铜币图案,狮身上铸“大明嘉靖三十八年十月吉日秦府内典”字样。据了解,它们原本是明秦王府的宝物。清雍正年间,西安西大街的城隍庙毁于大火,时任川陕总督的年羹尧命人用从明秦王府拆来的建筑材料对城隍庙重建,铜狮子于是从秦王府移至城隍庙。20世纪60年代末,这对铜狮被迁到碑林博物馆保护起来。

尽管安居巷只是条不足四百米长的小巷,但它与众多巷道交会,交通四通八达。从这里,可以通过东木头市到南大街、柏树林,可以穿骡马市走上东大街眺望钟楼,也可以经书院门、顺城南路去往南门参观,还可以取道长安学巷或者三学街到碑林博物馆一游。

老住户们说,原来,安居巷南段并不能像现在这样直通到城墙下,而是到了和三学街的交会处就顺着三学街向东折了。这个拐角,清代已有,在《清西安府图》中,这里被称为侯家拐。据《西安老街巷》记载,侯家拐存在到解放前,之后,这处地名就不再使用了。现在这里是安居巷的南头,已经彻底打通,与顺城南路相接。

安居巷,巷如其名。长久以来,安居巷都显得很低调,算上时宽时窄的人行道,不过八九米的宽度,两旁多是些低矮的民房,普遍两三层高。《西安老街巷》里说,安居巷曾经有97个门牌号,多数是住几户人家的大杂院。南段路西设有碑林区经济委员会。路东,13号院曾有一处抗日战争前修建的砖木结构的二层楼房,据说是八路军办事处购置的院子,西安事变前叶剑英还在那里住过。

在旁人眼里,安居巷远没有骡马市、东木头市的繁华、喧嚣,也比不过书院门、三学街浓郁的书墨气息,就是一个十分普通的居民区。然而,在老住户心里,就是这样的看似毫无特色,反倒形成了小巷的味道,一种安宁舒适的生活味道,正如它的名字“安居”,表达着中国人骨子里所追求的最传统愿望。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编辑:孙苗苗



主办:西安市碑林区人民政府  承办:西安广播电视台
联系地址:西安市曲江池西路60号 邮箱:xatv@xiancity.cn 新闻热线:029-853566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