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今日要闻  今日头条  身边感动  街道播报  家住社区  走进直播间  政法在线  微视频  教育  行走碑林  文旅融合  碑林视频  图片新闻  碑林故事  党建新闻   文苑风采

南院记忆∣追忆 南院门昔日的美食

来源:西安晚报 时间:2022-06-10 14:17 字号:

图片

图片

图片

两个特色的经营

  南院门一带的早点,花样繁多,大多数是小摊点,在露天经营。具有规模的要数上世纪五十年代初的豆浆坊(国营),在南广济街南口,韩家汤圆铺和葫芦头泡馍馆中间开业,门面大,店堂开阔,主要经营现磨豆浆、豆腐脑及油条,是西安市至今未有过的最大规模的豆浆坊。一大早开门营业,在六中和五味什字小学上学的学生,有一角钱就可以吃一大碗豆浆或豆腐脑,一个大油条,吃饱了上学去。可以说在当时物质匮乏的年代,我们这些学生在南院门豆浆坊得到了一定的营养滋补。每天吃早点的人蜂拥而至,豆浆坊内人头攒动,大堂内热气腾腾,拥挤不堪,生意太好了。上世纪六十年代大饥饿时,很多人都得了营养性不良的浮肿病,是豆浆坊的豆浆、豆渣救了这些人,豆浆坊的确在那个特殊年代给南院门人带来了福分。以后随着拆迁,豆浆坊歇业。

  位于南院门西头,与广济街南口交界的月兴兆酒店,是南院门一带的别致景色。两间门面直对大保吉巷,高高的柜台上放着一个盛满了酒的大瓷坛,柜台后的货架上摆满各种瓶装酒和香烟,旁边剩下的过道放着几张茶几和为数不多的凳子,因酒店处在马路十字交界处,即五味什字、南院门、南广济街、大保吉巷之间,所以南来北往的人、尤其爱品酒的人大都要光顾月兴兆。上世纪五十年代到上世纪六十年代,我在西安市六中上学,每天上下学,月兴兆是必经之地,我和同学们不喝酒,但每过月兴兆酒店时,由不得停留一刹那,看到酒店内外品酒的人没有高低贵贱之分,有知识分子、工人、干部、拉架子车的等等各类人士,还有进城的农民,到柜台要2两酒干喝(也叫干抿),边品边聊,或者要一盘五香花生米,边喝酒边就着花生米。酒店人多时就在门边的台阶上品。他们一边饮酒,一边高谈论阔,别有一番景象,好似鲁迅先生笔下的咸亨酒店的氛围。

街心花园的小吃

  南院门的街心花园,是一片空旷的场地,全都是经营小百货的地摊,卖各种小吃的摊子,经营品种丰富,有炒荞粉、油茶、藕粉、元宵、馄饨、凉皮、甜浆、甑糕、切糕、镜糕、醪糟、八宝稀饭、三原粉蒸肉、梆梆肉、烧鸡、烂驴肉、杂碎、锅盔馍、油酥烧饼、油糕(糖糕)等等小吃,便宜实惠。还有卖搅糖的、呱拉枣的,以及钉盘子、钉碗、钉锅、吹糖人、捏彩色面人的手艺人,人们可以边吃边看耍把戏(杂技、魔术)和拉洋片(西洋景)表演,也有的人边吃边看剃头担子理发师傅的精湛手艺。街心花园从早到晚都是人流不断,尤其到晚上,人更多,形成热闹的夜市,成为西安饮食文化一个特别的景观。            

                         

走街串巷的小吃

  南院门一带还有挑担子、走街串巷做饮食生意的买卖人。当年有名气的有一个叫背锅子的人卖的甜浆泡油菓,背锅子个子高背有点驼,挑着一个担子,前面是甜浆(豆浆中下米和黄豆熬制的稀饭),后面托盘上放着油条(西安人叫油菓子),一碗甜浆泡上一个油菓子,吃着香甜软和,是老少皆宜的美食。还有个叫有娃子的卖炒荞粉、炒米饭(和荞粉一起),荞粉用熬好的酱汁上色,放入葱花等调料,再用清油或大油炒之,吃起来特香。还有个叫丁拓的挎着篮子卖五香炒货(花生米、核桃、杏仁、豌豆、小黄豆),酥脆很有特色,老少都喜欢吃。另外,还有挑担卖桂花元宵、馄饨、切糕、油炸鸭子(面做的鸭子状的甜饼)的人。

  南院门一带的街道,从早到晚,小贩的吆喝声,悠长脆亮,韵味独到,来回走窜,给繁华的南院门添了一道风景线。上世纪五十年代公私合营之后,直至“文革”时期,南院门的饮食业有些合并,有些歇业,有些改行、迁走,使南院门昔日的繁华热闹景象,随之流逝,现仅存樊记腊汁肉夹馍、春发生葫芦头泡馍馆在南院门一带,同盛祥牛羊肉泡馍馆迁往西大街。昔日南院门饮食文化的繁荣景象永远留在人们的记忆之中。

 

图片

编辑:孙苗苗



主办:西安市碑林区人民政府  承办:西安广播电视台
联系地址:西安市曲江池西路60号 邮箱:xatv@xiancity.cn 新闻热线:029-853566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