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今日要闻  今日头条  身边感动  街道播报  家住社区  走进直播间  政法在线  微视频  教育  行走碑林  文旅融合  碑林视频  科普知识  碑林故事  党建新闻   文苑风采

六个碑林||让帮扶有精度显温度

来源:陕西日报 时间:2024-05-28 09:27 字号:

图片

碑林区探索“融救联助”社会救助新路径

“感谢你们,有你们真好。”5月15日,西安市碑林区长乐坊街道环东社区64岁的李玉枝拉着社区工作人员的手激动地说。李玉枝的丈夫和独子先后离世,她本人没有退休金,腿脚也不方便,生活极度困难。走访时了解到李玉枝的情况后,环东社区党委通过“紧急会商、一事一议”的方式,联系各部门的专项救助资源,为李玉枝申请了低保、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金和失独家庭一次性补助金。此外,社区工作人员还定期上门看望李玉枝,协助解决生活难题,让李玉枝的晚年生活有了依靠。

这是碑林区依托“融救联助”服务体系帮扶困难群众的一个缩影。单一的政府救助有时不能完全满足困难群众的多元化需求。为此,碑林区近年来构建了以社区为平台,政府部门、社会组织、社会力量、志愿服务多元融合、精准帮扶的“融救联助”服务体系,帮助困难群众解决急难愁盼问题。

综合救助暖人心

“困难群众不了解社会救助政策怎么办?”“在基本生活救助之外,困难群众还能获取哪些救助帮扶?”碑林区给出了答案。

柏树林街道东大街社区47岁的杜娟(化名)离婚后因无住房,与74岁的母亲共同居住,因精神二级残疾无法工作,平时生活主要靠其哥哥扶持。杜娟还有15岁的女儿需要抚养,一家人生活极为艰辛。东大街社区工作人员上门了解杜娟家的详细情况后,协助杜娟及其女儿通过西安“e救助”平台申请了低保,并帮助杜娟办理了残疾人两项补贴。去年,碑林区民政局困难家庭“美居行动”启动后,杜娟家被纳入困难家庭“美居行动”扶助范围。区上投入1.5万元,为杜娟家铺设了新地砖、粉刷了墙壁,配置了洗衣机、电冰箱等家电。在焕然一新的家里,杜娟一家人终于舒展了眉头,对上门探访的社区工作人员连连道谢。

“目前,碑林区已形成民政、医保、卫生健康、教育、住建等多部门共同参与的社会救助联席制度,搭建了区、街、社区三级联动救助平台,让困难群众真切感受到多元支持、综合救助的温暖。”碑林区民政局局长韩海若告诉记者。

瞄准需求伸援手

“以前每月靠低保金生活,总是觉得抬不起头来。现在通过自己的手艺,我每个月可以挣3500多元,让我觉得自己还是个对社会有用的人。”碑林区长安路街道朱北社区居民韩杰说。

37岁的韩杰视力一级残疾,父母于2022年先后去世。突然失去双亲再加上视力障碍,独自生活非常困难,韩杰一度丧失了生活的信心。了解到这一特殊情况后,社区工作人员立即上门为韩杰做思想工作,及时给予他心理慰藉和支持。

在随后的上门探访中,社区工作人员了解到韩杰想学习盲人按摩,开一家按摩店,凭手艺生活。了解到这一需求后,朱北社区广泛联系社会资源,找到一家帮扶企业资助韩杰学习按摩技术。随后,社区又利用社区养老服务站,为韩杰提供了创业场地。“韩氏推拿”工作室成立后,以经济实惠的价格、优质的服务吸引了很多顾客。忙碌而充实的生活让韩杰走出了父母离世的悲伤,逐渐融入社会生活。

“我们以困难家庭为单位,对全区3100余户低收入家庭进行立体分析,分层分类匹配救助政策以及志愿服务、慈善帮扶等资源,实现救助更精准、保障更有力。”碑林区民政局社会救助科科长常晓华表示。

建立全闭环社会救助体系

为更好满足困难群众需求,碑林区以社区为基本单元,在全区105个社区建立“融救联助工作室”,运用“主动发现、细分需求、供需匹配、提供转介、问题解决、跟踪回访”六步工作机制,靶向施策,确保供需匹配、转介到位,实现了救助帮扶链条由“单线”到“闭环”的转变。

张家村街道黄雁社区居民高思德就是全闭环社会救助体系的一名受益者。85岁的高思德是一名退役军人,由于早年腿部受过伤,随着年龄增长,腿脚越来越不灵便。儿子儿媳由于工作繁忙,不能经常陪伴在老人身边。老人生活非常孤独,也不愿去养老院生活,情绪低落。

针对高思德的情况,黄雁社区党委通过社区“融救联助工作室”平台,为老人匹配了“代理儿女”服务项目。社区指定的“代理儿女”定期入户拜访,给老人买饭、做饭,陪老人拉家常,帮助解决各种生活难题,让老人的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依托‘代理儿女’服务项目,社区积攒了更多服务老人的经验,对接了更多社会资源,识别了更多需要帮助的特殊群体。”黄雁社区党委书记杨潇说,社区还通过“敲门行动”、西安“e救助”平台、“小红船”为民服务直播间等实现线上线下联动,及时掌握困难群众需求,让帮扶工作更加及时、有效。

编辑:孙苗苗



主办:西安市碑林区人民政府  承办:西安广播电视台
联系地址:西安市曲江池西路60号 邮箱:xatv@xiancity.cn 新闻热线:029-853566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