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为深入推进“人文碑林”建设,进一步挖掘辖区历史文化资源,用文化的视角和文学的笔触,讲好“碑林故事”,呈现碑林新风貌新气象,2024年碑林区委宣传部、碑林区文联开展“西安因你而美·我眼中的美丽碑林”文学主题采风创作活动,组织30余名省市区骨干作家深入辖区25个历史点位采风创作。经省作协专家代表综合评审,最终评选出40篇文学佳作。即日起,“碑林文艺”分批次专栏推送,欢迎广大市民朋友品评欣赏。
碑林的“钱”世今生(上)
文/杨军
壹
星河滚烫,皓月清凉。在滔滔的时间长河中,它是一朵浪花,在绵绵的历史山脉中,它是一座奇峰,在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沙盘上,它已经和西安碑林的名字紧紧地镶嵌在一起,成为人类发展史上的传奇。它就是中国特有的艺术--中国书法。
驰名中外的金石宝库西安碑林博物馆,位于西安碑林区。博物馆始建于1944年,在具有 900多年历史的“西安碑林”基础上,利用西安孔庙古建筑群扩建而成的一座以收藏、研究和陈列历代碑石、墓志及石刻造像为主的艺术博物馆,是我国收藏古代碑林时间最早,名碑最多的一座文化艺术宝库。
贰
无独有偶,当我们翻开中国书法史尘封的书卷,会惊奇地发现,西安碑林与中国古代钱币上的书法有着天然的融合。这是书法艺术在不同朝代隔岸的呼唤,这是微小与宏大在经济背影下不息的呐喊,这是过去、现代与未来的传承与追赶!
中国钱币文化源远流长,在古代钱币发展历程中,同时也记载着中国书法的变迁历史。假如我们把二千年来的铜钱排列起来,铜钱上的文字篆、隶、楷、行、草体,无疑就是一部生动的书法演变史。有不少中国书法艺术精品,在钱币的小小天地之间,散发着巨大的艺术魅力。因此,中国古代钱币书法被称为“微型的碑林”,与位于十三朝古都的“西安碑林”遥相呼应,默默地诉说着中国书法的“钱”世今生。
叁
长安,自古就是货币文化的诞生地之一,碑林区的历史十分悠久,行政建制已有2700多年,从秦武公十一年(前687)设置的杜县开始,直至今天的西安市碑林区,一直是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碑林陈列有从汉代到清代的碑石,藏品时代系列完整,被誉为“东方文化的宝库”“书法艺术的故乡”。今天西安碑林已成为世界文化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普及弘扬中国经典文化的重要窗口。
非常巧合的是,在这块神奇的区域,中国古代货币很著名的成就,大都产生在这里,中国古代“四大钱系”中,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秦半两钱、汉五铢钱、唐开元通宝三个都诞生于此。我国钱文书法的发展轨迹,大体上反映了我国文字书法的演进过程,反映了我国文字书法的历史成就。
经济是命脉,经济的繁荣与书法艺术几乎同道而行,古代钱币是经济发展的直接承受体。这是一个色彩斑斓、美轮美奂的世界,这些体现在货币上的中华书法智慧,是一个又一个伟大的创举。
肆
当我们沉浸在古朴典雅的西安碑林之中,看着身边如痴如醉的书法爱好者,面对这些姿态万千,曲直适宜,纵横合度,线体自如,布局充满,疏密调和,灵活自由,抽象概括的书法时,忍不住会赞叹这些书法艺术的绝好实体。不同时期的不同书体,不同作者的不同手法,既有着强烈的时代感,又充满着变幻莫测的个性特征,成为中国书法艺术演变和发展的一个缩影。
春秋战国时期孔子所撰写的儒家经典著作《孝经》,唐天宝四年(公元745 年),唐玄宗李隆基亲自加注,并用隶书行文。这是碑林中最有气势的皇家石碑,高大威严、精雕细琢,为盛唐的艺术精华,被称为“西安碑林第一碑”。碑林石经还包括了几乎儒家全部经典著作,《周易》《尚书》《诗经》《论语》《尔雅》《周礼》等,林林总总,应有尽有。
青铜铸造在这一时期达到顶峰,赵国的布币、齐国的刀币、秦国的圜币、楚国的蚁鼻币相继问世,钱币上出现了大量的文字,文字书体保留了“金文”、“甲骨文”等的风韵。这些钱反映了当时文字书写已注重章法和布局,开始讲究字体的形体美,由于当时各国都使用本国的文字,钱币书法不能统一。此时钱文大多为大篆,字画复杂,书文质朴凝重,字无定法,书无定势。
秦统一六国后,书体流行的是小篆,这在钱币上也有所体现。小篆是秦始皇统一中国后,统一文字、统一货币推行皇权的举措之一,是秦始皇实行“书同文”,所推出的一种字体,小篆源自于大篆,当时由丞相李斯等人经过改造,所创造的一种新的字体。秦始皇铸行半两钱的“半两”钱文,便是由丞相李斯用小篆书写,体式修长,遒劲有力,并由此开了由书法家书写钱文的先河。小篆在秦半两、汉半两、五铢钱上使用期长达700多年,对汉字的规范和发展起到了历史性的推动作用。
伍
秦时明月汉时钱。到了汉代,长安是中央铸造钱币和统一发行货币的地方。汉代盛行隶书,汉初,钱币书法还是以小篆为主。到了汉文帝时的“四铢半两”,笔划由圆折转为方折,隶书的笔法初现端倪。汉武帝登基后,先后进行了六次大的币制改革,最后决定全国统一由“上林三官”铸造五铢钱,五铢钱上的“五铢”以小篆写成,五铢钱一直流通到隋朝,历时八百多年,是世界上流通时间最久的钱,被称为“长寿钱”。
篆书在王莽时期的钱币中达到了高峰。篆体文字末尾尖如悬针,圆如垂露,故称“悬针篆”。整个字体线条细长,工整纤秀,用笔变化多样。王莽先后对铸币业进行了四次大的改革,他几次铸造的钱币造型独特,制作精美,形态各异,书法俊秀,具有很高的书法艺术价值。到了三国时期,钱币书法开始出现篆、隶并用的趋势,三国中魏、吴两国的钱币还是用篆书,只是篆书变得粗壮有力,一改原来纤细秀美的风气。
作者简介:
杨军,中国作协会员,中国电影文学会会员,中国电视剧编剧委员会会员,中国现代诗歌学会会员,陕西省编剧协会理事,陕西省电影家协会会员,西安市作协理事,碑林区作协副主席。
编辑:孙苗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