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为深入推进“人文碑林”建设,进一步挖掘辖区历史文化资源,用文化的视角和文学的笔触,讲好“碑林故事”,呈现碑林新风貌新气象,2024年碑林区委宣传部、碑林区文联开展“西安因你而美·我眼中的美丽碑林”文学主题采风创作活动,组织30余名省市区骨干作家深入辖区25个历史点位采风创作。经省作协专家代表综合评审,最终评选出40篇文学佳作。即日起,“魅力碑林”分批次专栏推送,欢迎广大市民朋友品评欣赏。
碑林的“钱”世今生(下)
文/杨军
陆
唐代经济比较繁荣,在碑林这块地方,有经营金银和金银器饰买卖及兑换业务的金银铺,以及外国人在中国开设的经营存放款业务的“波斯店”。这些金融机构许多都设在东市,西市也有一部分,而且门类众多,形成了大唐帝国的东、西两个有名的“金融市场”。
上世纪70年代,在碑林区何家村发现的唐代窖藏中,出土的一大批的开元通宝,钱上文字是欧阳询所书,欧阳询是我国历史上有名的钱文书法家,他书写的“开元通宝”钱文,体形介与隶书和篆书之间,用笔刻厉劲险,点画方雅,结构开朗爽健,后人称其为“草里惊蛇”、“云间发电”,大唐帝国的昔日雄风,尽显在一枚枚布满绿色铜锈的古钱币之上。在何家村出土的还有萨珊王朝的银币,同时见证了西安碑林区在历史上,与丝绸之路上国家的货币流通与经济交往。
柒
大唐经济繁荣的风也吹到书坛,在钱币书法发展的同时,真、草、隶、篆等书体百花争妍,犹如璀璨的群星,放射着耀眼的光芒。在西安碑林,几乎可以找到大部分碑刻和书法艺术史中的经典。隋《孟显达碑》、唐欧阳询《皇甫诞碑》、虞世南《孔子庙堂碑》、颜真卿《颜勤礼碑》、柳公权《玄秘塔碑》都堪称隋唐碑石和楷书作品中的珍品;碑林所藏张旭、怀素的草书作品一直被视为草书中的圭臬;唐怀仁集王羲之《大唐三藏圣教序碑》,将书圣“飘若游云,娇若惊龙”的风骨和神韵表现得淋漓尽致。
唐宋是我国古代书法艺术发展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时期,书法大家辈出,这为钱文书法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先决条件。北宋钱币上的文字,篆、隶、行、真(繁体正楷)、草几乎无体不备,争奇斗艳,各领风骚。宋代钱币书法不仅繁华多样,而且有一些大书法家参与,其墨宝被铸在钱币上,推动了钱币书法艺术的发展,使得这一时期的钱币书法艺术达到历史的巅峰。隶书“元丰通宝”、行书“元佑通宝”,是书法史上宋“四大名家”之一的苏轼所书。其字体丰润自如,飘逸豪放,气势贯通,可谓神品;隶书“熙宁元宝”传为宰相蔡京所书,文体结构朴实严谨,笔势自然,庄重大方;篆书“元佑通宝”传为司马光手笔;“皇宋通宝”由富弼题写;“至正通宝”则是著名书法家周伯琦留墨,端庄稳重,玉润可爱。
当时,钱文不光有书法家的参与,更有皇帝御笔亲书。宋太宗赵光义是御书体钱币书法的首创者,流通货币上“淳化元宝”“至道元宝”均由宋太宗赵光义御书,有楷、行、草三体,世称“御书三钱”,其字大气磅礴,透出一代天子之骄气,为人称道。“景德元宝”“祥符元宝”则由宋真宗赵恒书写。“元丰通宝”行书由宋神宗赵顼所书。特别是在“崇宁通宝”“大观通宝”两种钱币上,是宋徽宗赵佶的瘦金体,字体铁线银钩,轻快利落,出神入化,在方寸之内游刃自如,于隽秀俊逸之中显出从容不迫之感,在我国书法艺术上自成一体,为宋代的钱币书法艺术添上了靓丽的一笔。后世的古钱学家赞曰:“风流天子书大观,铁划银钩字字端”徽宗时期的钱币是我国方孔钱中制作最精美的,在书法艺术上也表现出很高的水平。
历史往往有偶然的巧合。令人欣慰的是,西安碑林正是创建于这一时期。历经宋、元、明、清等历史阶段,是收藏古代碑石时间最早、数量最大的一座艺术宝库,藏品时代系列完整,藏品时间跨度达2000多年。
捌
太阳依旧照射着大地,时间的列车驶到了元朝,以纸币为基本货币制度逐渐发展起来,钱币书法艺术从此进入一个萧条阶段。明、清两代,纸币被大量使用,白银广泛流通,铜钱沦为贱金属,逐步走向衰落,钱币书法艺术也渐渐被冷落。
但清代却是西安碑林区金融发展的一个重要峰期。据史料记载,清代雍正年间,西安府就有典当铺459座,同时还有钱庄、票号、银号等金融机构,它们主要集中在今天的碑林区域,特别是当地陕西人开设的典当铺,在全国可与山西人、徽州人齐名。
玖
可以肯定的说,我国钱币发展的历史,其本质上就是一部中国书法发展史。不同时期的钱币承载着本时代的书法艺术。如果我们对一枚不知年代的古钱,只要观其钱文和书法特点,就可以推论它的历史时期。这些历朝历代形形色色的钱文,除了美感以外,还有一个重要的作用,就是每一个钱文的神韵气息,使伪造者犯难,无法完全做到形似,更难以做到神似,从而,为人们有效的识假辩假,为钱币的防伪,提供了必要的保障。
正是因为这些缘故,书法艺术伴随着中国古代钱币的发展足迹,形影不离,钱文书法成为古代钱币文化最突出的代表。同时,古钱上钱文书法的变化,也成为中国书法艺术演变和发展“微型的碑林”。
拾
隽永如碑,繁锦似林。今天的西安市碑林区所在的区域仍然是这座城市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寺院、城墙、书院、街坊、牌楼以及仿古建筑风格各异,儒教文化、佛教文化、道教文化、民俗文化、金石文化交相辉映。西安碑林承载着中国古代文化的精髓和历史的厚重,是一笔不可多得的宝贵财富。
古丝绸之路上远去的驼铃声,已融入到中国传统文化恢宏、壮美的交响诗之中,余音悠悠,传之千秋。当铁甲金戟融透在历史的沙漏时,当异域弯刀深藏在文化的卷帘里。一挥千万年的风沙,如时光的旋涡,如历史的长河,珍存的是东方钱币文化与中国书法文化的盛世繁华,封印的是人类绚烂千秋万世的文明与对话。
作者简介:
杨军,中国作协会员,中国电影文学会会员,中国电视剧编剧委员会会员,中国现代诗歌学会会员,陕西省编剧协会理事,陕西省电影家协会会员,西安市作协理事,碑林区作协副主席。
编辑:孙苗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