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上,缓缓流淌的秦派古琴声韵,令人陶醉;台下,一撇一捺挥毫泼墨,力透纸背的“龙”字气势如虹。古琴与书法相遇,琴韵、墨韵久久不散……
2月3日,碑林区文化馆联合西安SKP开展的“龙舞迎春,匠心独运——非遗逍遥游”活动,巧妙地将非遗文化融入高端商场美陈和活动运营中,为消费者打造出文化商业跨界融合的独特体验。
“剪”下生花 福到万家
“想不想试一下?”“想!”“来,我教你,沿着画的这些线,用剪刀剪开…”安塞剪纸的展台前,传承人胡晓珊正手把手教围观的孩子们体验剪纸艺术。
作为“指尖上的艺术”,剪纸对人的手部动作有较高的要求。展演剪纸时,胡晓珊神情专注、面容严肃,但当有孩子停留时,她的眼神立马融化,开始与孩子亲切交流。
胡晓珊告诉记者:“在安塞农家,剪纸已融入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如窗花、墙花、鞋花、枕花等,内容涵盖瓜果蔬菜、花鸟鱼虫、家禽走兽等,品类繁盛。安塞剪纸造型以粗犷、夸张见长,构图饱满、充实,充满浓厚的乡土味道。”
在“玩转”传统剪纸技法的前提下,日常创作中,胡晓珊坚持创新、积极融入时代元素,持续拓宽剪纸的题材范围和表达形式。由此,她也将剪纸艺术从独立封闭的农家小院、窑洞炕头,带进了城市的高楼大厦,繁华的商品市场。
巧手慧心 “缝”出年味
“老板,你这双虎头鞋多少钱?”看到设在西安SKP购物中心的碑林王氏布艺展台上的红衬黑底虎头鞋非常漂亮,市民王先生询价想给儿子买一双。
记者现场观察发现,展台上,除了各色虎头鞋,还有虎头帽、绣球、荷包、零钱袋等布艺作品。展出作品针法细腻,花型简洁大方,颜色搭配和谐且各具特色,吸引了过往市民游客纷纷驻足观赏、拍照分享。
“碑林王氏布艺,因我们家族长期居住在西安市碑林区而得名,技艺可追溯到光绪年间家族长者胡氏的百家拼布刺绣,延续到我这里已经是第四代了。”碑林王氏布艺制作技艺第四代传承人王海燕告诉记者,作为传承人,这两年她已成立公司,专门从事民间刺绣和布艺制作。
在龙年来临之际,王海燕用自己的巧手缝制了一件龙年新作,用自己独特的技艺祝福喜庆龙年。她一边缝制一边开心地说:“我想用更多布艺作品描绘传承咱本地的特色风俗文化,也乐意通过参加各类活动,让更多人参与、体验、传承非遗文化。”
跨界合作 完美尝试
“真没想到,咱碑林区的非遗文化竟然这么丰富。”在汪氏木版年画前,带儿子来逛街的张女士激动地说,非遗进商圈,让她切身感受到了非遗文化独有的魅力。
“文化馆作为公共文化服务机构,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和人才优势,SKP作为高端商场,拥有广泛的消费群体和品牌影响力。两者的结合不仅有助于推动非遗保护和传承工作,还能促进商业与传统文化的深度融合。”碑林区文化馆馆长王敏说,此次“龙舞迎春,匠心独运——非遗逍遥游”活动,他们成功邀请到木版年画、糖画制作、戏曲面塑、碑林棉絮画、安塞剪纸、皮影雕刻、陕西缠花、碑林王氏布艺、关中葫芦刻画技艺、秦派古琴艺术、张氏风筝等13位非遗技艺传承人。活动期间,他们将通过非遗技艺传承人的现场技艺展示和作品展览,为消费者打造跨界融合沉浸式消费体验新场景。
让非遗文化和现代商业“牵手”,是碑林区文化馆与高端商场的首次跨界合作,也是让传统与现代、文化与商业完美结合的有益尝试,希望能为碑林区文化商业融合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编辑:孙苗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