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今日要闻  今日头条  身边感动  街道播报  家住社区  走进直播间  政法在线  微视频  教育  行走碑林  文旅融合  碑林视频  图片新闻  碑林故事  党建新闻   文苑风采

【我的东大街】(22):《东大街一一民生发展的历史画卷》作者:王向东

来源:碑林融媒体中心 时间:2021-08-26 11:11 字号:

22、东大街一一民生发展的历史画卷

作者:王向东

一九四九年十月一日,新中国成立的礼炮声为东大街这条百年老街带来了新生。同一天,我在东大街大差市455号,一座青砖瓦房里诞生。在老街的怀抱中度过了六十年沧桑岁月,目睹了这条老街所记载的民生发展。
我清楚记得,五六十年代东大街的行人衣着,除了姑娘的服饰比较新颖以外,多数人都是以蓝灰黑为主色调,以人民装、中山装、列宁装为主款式。只有夏季才会出现雪白的衬衣和花色的裙子。那时商店少有成衣出售,人们依然是去裁缝铺量体裁衣。为了挑选一块可心的面料,少不了光顾最负盛名的端履门中山百货大楼,还有解放商场、平安商场,当然不能忘了老字号长发祥。记得实行布票的年代,人们为了买到一块减免票证的布料,不惜请假排队。而如今徜徉在东大街,目光所及,人们服饰五彩缤纷,中式西式,各有特色。女士的服饰更是艳丽多姿,绝少撞衫。街上服装店栉比鳞次,在解放商场旧址矗起的开元商城和长发祥两侧新建的兴正元广场里,各色服装琳琅满目,不仅有国产品牌,还有国际名品出售,争奇斗艳,美不胜收。正如人们的慨叹:只有想不到的,没有买不到的!
从小在东大街长大,也经历了这里餐饮业的变迁。孩提时每来客人,父亲多是在大差市同来吃饭店、菊花园白云章饺子馆、端履门老孙家泡馍馆招待,间或也会去西安饭庄或大华饭店。至今,邵力子先生亲题的“大华饭店”几个遒劲大字依然深深刻在我的脑海中。最难忘怀的是,六十年代国民经济调整时期,物资匮乏,我家紧邻的锦华食品店里,除了少量的高价糖果外,其余全是凭购货本和烟券、糖券等票证计划限量配售的商品。就连进饭店也有就餐券。那一次家里领到一张西安饭庄的就餐券,全家高兴之余,就把它作为对我当上三好学生的奖励了。至今,我还清晰记得那顿饭,记得西安饭庄古色古香的砖雕门楼,宽敞的庭院和回廊。尽管这张就餐券只能买一个油酥饼、一碟回锅肉、一碗黄焖鸡、一杯稠酒,但我也没吃完。只尝了一点点,就全部带回家了。现今西安饭庄已发展成为饮食行业的龙头老大。老孙家、清雅斋等许多老店已经迁往规模更大的新址。许多重新整合的餐饮企业正扬帆启航。凯悦酒店以及外埠的餐饮业也在东大街竞相发展。百姓家宴、朋友小聚、商务招待,每天都在这里欢快热闹地举行。
旧时东大街临街建筑多以砖木结构,有的盖有二层阁楼。前店后家,居所狭窄。檐下支个火炉权当厨下,屋内拉幅布帘就算房间。小瓦盖顶,遇到淫雨,老旧的房子四处渗漏便是常事。日常用水不便,五十年代,尚有小贩拉着装满木桶的板车逐家卖水。随后街上才装了集中供水的自来水栓。改革开放后,沿街居民大多迁入新建的住宅楼。居室客厅宽敞,厨卫洗浴完备,水电煤气、电话宽带一应俱全。老人们感叹做梦也想不到住上这样的房子。
在儿时记忆中,那时东大街汽车不多。公交线路只有两条:一路车通往东门,二路车通往火车站。时常瞧见乘客翘首等候那上黄下红的柴油大客车开过来。此外,就是人力三轮车响着脆脆的铃铛,招呼搭乘的客人。记得有一次我夜里发烧,公共汽车早已停了,三轮车也没有,是父亲背着我到的医院。哪能想到随着社会发展,东大街逐渐增加了公交线路,又有了有轨电车。改革开放了,出租车愈来愈多,私家轿车也紧随其后,街道上真正是车水马龙了。人们出行更加快捷方便。从钟楼通过的地铁,七月即将正式运营,东大街的交通进入了崭新的时代!
东大街宛如民生发展的一幅画卷,生动记载了六十多年间时代变迁,社会进步,人民衣食住行的改善。六十年甲子轮回,东大街在华夏中兴盛世又迎来了大规模建设的新机遇,人们期盼着这条百年老街更加焕发容光,展现出更为辉煌灿烂的远景!

编辑:孙苗苗



主办:西安市碑林区人民政府  承办:西安广播电视台
联系地址:西安市曲江池西路60号 邮箱:xatv@xiancity.cn 新闻热线:029-85356693